查看原文
其他

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奋力推进中国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

黄进 仲裁研究院 2023-12-27


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奋力推进中国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

——黄进在第四届上海国际仲裁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非常高兴在金秋时节再次来到上海,应邀参加“第四届上海国际仲裁高峰论坛”。我发言的题目是“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奋力推进中国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具体谈两点,与大家分享。

一、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深刻意涵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地做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决策和重要部署,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迈上新台阶,有力推进了在法治的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2020年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做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十一个坚持”,这“十一个坚持”就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十一个坚持”中有一个坚持是在这次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即“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开展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国内法治”“涉外法治”及“国际法治”的概念

何为“国内法治”?这得从国家主权说起。主权是国家具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对内和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包含对内主权和对外主权两个方面。因此,国家基于主权依法治国,处理自己对内、对外事务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用法的活动,就是国内法治。处理本国纯国内事务的法治活动,就是纯国内法治;而处理本国对外事务的法治活动,就是涉外法治。严格讲,国内法治是一个大概念,包含纯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两个方面,涉外法治是国内法治的一部分。

何为“涉外法治”?首先得搞清楚什么是“涉外”。简单地讲,“涉外”就是涉及外国,涉及境外,涉及域外,涉及外国或者境外的人、事、物。“涉外”是从一国自身的角度而言的,是站在本国立场上来讲的。

我们在弄清什么是“涉外”后,就会对何为“涉外法治”有了清晰的认识。“涉外法治”是从我国自身的角度而言的,是站在我国自己的立场来讲的,是指我国立法、执法、司法机关和法律服务机构、相关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我国法律法规,特别是涉外法律法规以及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处理自身涉外事务的法治活动。

而“国际法治”不同于“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它是指国际社会基于国际法原则、规则、制度处理国际事务的法治活动,显然,它不是一国的涉外法治。

(二)“国内法治”“涉外法治”及“国际法治”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国际法治,要厘清“国内法治”“涉外法治”“国际法治”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这里涉及两个相互关联的“法治对子”。

第一个对子,即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是全面依法治国、法治中国建设的两个方面、两个面向、两个维度。严格讲,涉外法治是我国国内法治的一部分,是国内法治的对外延伸,是沟通国内法治和国际法治的桥梁,是联系国内法治和国际法治的纽带,发挥着互动和融通的作用。我想特别强调的是,涉外法治不能等同于国际法治,我们不能用涉外法治代替国际法治。

第二个对子,即国内法治和国际法治,是全球治理、全球法治的两个方面、两个面向、两个维度。全球治理需要世界各国依本国法律对本国实行有效治理,即需要国内法治,也需要依国际法进行跨国治理和国际治理,即需要国际法治。涉外法治是国内法治和国际法治的结合部分、交叉部分、重叠部分。打个比方说,国内法治是个圆,国际法治是另一个圆,这两个圆有一小部分重叠在一起,这个重叠部分、交叉部分、结合部分就是涉外法治。对我国而言,涉外法治是国内法治的对外延伸,仍是国内法治的一部分;而对国际社会而言,从第三者的视角来看,也可以把两个圆重叠、交叉、结合的部分,即涉外法治部分,视为国际法治的一部分,仅就一国而言的涉外法治兼具国内法治和国际法治性质。当然,国际法治涉及面更广大得多。

(三)两个层面理解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深刻意涵

首先从国内层面讲,要做好三件大事:

一是要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就是在涉外法治领域,要强化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兼顾、协调各方,统一领导、督促落实,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加强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就是这种战略布局的一个方面。

二是要加快建设完善的涉外法治体系。就是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用法等领域入手,要形成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提升涉外执法水平,强化涉外司法效能;要引导企业、公民在走出去过程中更加自觉地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运用法治和规则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强化涉外法律服务,注重培育一批国际一流的仲裁机构、调解机构、律师事务所等,把涉外法治保障和服务工作做得更有成效。

三是要在对外工作中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也就是说,不仅要在国内工作中,而且要在对外工作中,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有效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综合利用立法、执法、司法等手段开展对外法律斗争,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核心利益。

其次,从国际层面讲,要推进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

具体而言,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场合的讲话中反复强调“三个坚定维护”,即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对不公正不合理、不符合国际格局演变大势的国际规则、国际机制,要提出改革方案,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中国的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仲裁界有一个热门话题,就是推进中国的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尤其提出要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加强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推进中国的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不仅是中国仲裁制度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更是中国仲裁制度现代化的显著标志。

(一)何为国际商事仲裁中心

提出这样一个命题,首先要讨论的是何为“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在我看来,目前世界上可以称为国际商事仲裁中心的地方有伦敦、巴黎、斯德哥尔摩、纽约、香港、新加坡等。考察这些地方之所以成为国际商事仲裁中心,一是因为其商事活动频繁、商事交易体量巨大、营商环境良好,这是其物质基础;二是因为其仲裁法制完备、法治体系健全、法治环境优良,这是其法治保障;三是因为其具有一流的仲裁机构、一流的仲裁员队伍、一流的仲裁管理服务、一流的仲裁质量和水平,机构仲裁与临时仲裁并行不悖、相得益彰,这是其主体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四是因为其仲裁理念先进、深入商界人心,社会各界尤其是法院对仲裁既充满信心、充分信任、坚定支持,又依法规制、适度监督,保证仲裁事业行稳致远、兴旺发达,这是其社会环境;五是因为这个地方乃国际商事仲裁的目的地、优选地,当事人不仅愿意并优先选择这里的仲裁机构裁决他们之间的争议,而且将这个地方选择为仲裁地,大量的且有重大影响的商事争议案件到这个地方仲裁,这是其实效标志。要建设国际商事仲裁中心,这五个要素缺一不可。

(二)中国为什么要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

主要有这么几个理由:最主要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的中心任务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既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点,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走和平道路的现代化,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它必然要谋求通过协商、仲裁、调解和诉讼等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建立现代化的仲裁法律制度和仲裁机构,而建设国际商事仲裁中心是其不二选择。

二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需要。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抓手,除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之外,还需要强化法律服务、善于用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包含仲裁在内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既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目前法治社会建设的短板。所以,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建设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就刻不容缓了。

三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需要。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离不开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而法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优良的以仲裁、调解、诉讼为核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则是营商环境的基础设施。世界银行公布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最近有一个变化,就是将争议解决列为一级指标,进一步强调了争议解决对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强化国际商事争议的预防与解决成为刚需,加快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自不待言。

四是在中国建设国际商事仲裁中心不仅可行而且可能。据国际仲裁权威研究机构英国玛丽女王大学发布的《2021年国际仲裁调查报告》显示,香港、北京和上海分列全球最受欢迎仲裁地的第三、第六和第八名,而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和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分列全球最受欢迎的仲裁机构的第三和第五名。这表明,中国仲裁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尽管我们离全球最受欢迎的国际仲裁地和仲裁机构还有距离,但只要我们加快完善仲裁法治体系,以建设更加现代化、国际化的一流仲裁机构为目标,在国际仲裁领域持续深耕与拓展,着力提升案件管理水平、创新纠纷解决服务、开展国际仲裁交流与合作,为中外当事人提供国际一流的仲裁服务,就完全能实现打造国际商事仲裁中心的目标。

(三)中国如何进一步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

最后,我们还要讨论一下中国如何进一步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我以为在现阶段要聚焦重点、抓住关键。

一是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协调推进国内法治和国际法治。大家知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经验。可以这样说,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这一主张,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一理念在法治领域的具体化。因此,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既是践行国内法治,更是践行涉外法治,更是促进国际法治,必须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协调推进国内法治和国际法治。

二是通过我国《仲裁法》的这次修订,实现我国仲裁法律制度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对我国仲裁提出的明确要求和目标。后来,中央两办专门出台了《关于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总结我国仲裁实践,借鉴国际仲裁有益经验,研究修改《仲裁法》。目前,《仲裁法》正在修订过程之中。《仲裁法》的修订过程就是仲裁法迈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过程。国际商事仲裁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关键在于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因此,现代化和国际化是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的必然要求和发展方向。商事仲裁的现代化强调的是与时俱进,而商事仲裁国际化强调的是“世界眼光”“国际视野”“全球胸怀”。我们特别要在仲裁制度中国式现代化上做文章,新修订的《仲裁法》既要对标联合国贸法会的《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又要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

三是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等打造一批仲裁水平和质量高、仲裁公信力强、仲裁管理服务优良的国际商事仲裁机构,以国际一流的仲裁机构支撑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

四是与其他争议解决机制融合发展。如果一个地方是国际商事仲裁中心,那么这个地方一定是国际争端解决中心、一定是国际法律服务中心。仲裁是与协商、调解、诉讼等其他纠纷解决机制相互联系、互为支撑的,也需要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业支持配合。因此,建设国际商事仲裁中心要与其他机制协同创新、共同发展。

五是强化国际仲裁人才培养。“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国际仲裁人才是开展国际商事仲裁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要跟上,有关部门要拿出有效措施,下决心尽快解决。强化国际仲裁人才培养,关键抓住三点:一是抓仲裁学科专业建设,仲裁学科专业是仲裁人才培养的平台和龙头,建立了仲裁学科专业,国际仲裁人才培养就会纲举目张;二是抓仲裁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仲裁学科专业教师是国际仲裁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和中坚,没有把这部分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国际仲裁人才培养只能是空谈,放空炮;三是抓国际仲裁实习实践教学,要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将仲裁机构相关实际工作部门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进高校,加强校企、校地、校所合作,发挥政府执法机关、法院、检察院、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企业、国际组织等在国际仲裁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最后,衷心祝愿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推荐阅读

姜丽丽:仲裁这十年:厚积薄发 一苇以航

《仲裁在中国》第二季内部首映观摩暨学术交流研讨会成功举行

司法保障国际仲裁中心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四中院召开

《仲裁在中国》大型纪录片走进北京国际商事法庭

《仲裁在中国》纪录片最高人民法院拍摄部分顺利完成

关于实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国际仲裁)研究生培养项目的通知

法大仲裁研究院助力香港回归25周年专题节目制作

专家研讨助力北京打造全球争议解决中心 推进北京“两区”建设

仲裁研究院合作编写新书推介:《最高人民法院商事仲裁司法审查年度报告》

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 围绕“仲裁法的修订”协商议政

加快仲裁修法完善仲裁制度——全国政协“仲裁法的修订”双周协商座谈会综述

姜丽丽专家主题发言:我国仲裁与国际仲裁的衔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